banner
grace

任教师恩典分享

领受爱,分享爱

292-透過耶穌學習順服權柄

292 - 透過耶穌學習順服權柄#

292 - 透過耶穌學習順服的權柄

(JP 文字組 - 天國小王子整理)

181209透過耶穌學習順服權柄.mp3
181209透過耶穌學習順服權柄.mp3

我們今天分享的題目:透過耶穌學習順服的權柄

路加福音 2 章 42-52 節,

42 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43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44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45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46 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47 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48 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49 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作 “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 50 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 51 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 52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 “年紀”),並 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起增長。

我們先一起禱告:

天父!感謝讚美!新的一周的開始了,我們願意先來領受的供應,透過孩童時代的耶穌的樣子,學習如何順服權柄,當我們順服話語的時候,就是蒙福的,請藉著耶穌的榜樣帶領我們,讓我們有謙卑領受的心,願聖靈親自帶領每一個弟兄姊妹,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人結婚之後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養育孩童。這是一個很現實但又沒有說明書的事,人生沒有說明書,怎麼養育孩童,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去做。世人是照著自己的想法或者過去一些人的看法,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很頭疼的事情,如何與孩子相處?很多家人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每天回到家就知道打遊戲,什麼也不願意做,也聽不進去話,怎麼辦呢?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需要回到聖經中,來找這方面的答案。如果你們還沒有結婚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你們可以聽一聽,首先我們需要看看聖經中的這些教導到底是什麼。

分享第一點:三十歲之前的耶穌,順服地上父母的權柄

耶穌跟亞當是有區別的,亞當沒有童年,他被神造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但耶穌是有童年的,祂有一個成長、積累知識的過程。從這點看,我們跟耶穌有很多相似之處。耶穌這樣做,其實還有一個原則,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也可以這樣去跟小孩子相處。十二歲之前的耶穌,是聽誰在教導?就是瑪利亞和約瑟了,他們怎麼教導這個孩子呢?只能按照當時摩西的律法來教導,你不能把瑪利亞和約瑟想得十分的偉大神聖,知識有多麼淵博,他們不是那樣的人,他們也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富足,也不可能請最好的老師,從小來教導耶穌。

從這方面來講,如果按照神的話語去教導我們的孩子,你的孩子裡面有了聖靈,也可以在世界上非常的出色。這是每一個家長的盼望所在。我們需要回到聖經中看一看,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剛才提到了,就今天的猶太人教導孩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教導的無非就是摩西五經,不可能讓十二歲之前的孩子學太多東西,他們也接受不了。

很簡單的東西,讓他們反復去讀,反復去練,摩西五經就是聖經的前五卷書,可想而知,耶穌十二歲之前,他們父母就是教導孩子這些東西,有一個原則,就是十二歲之前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很多人不知道對錯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切記:對錯的標準,不是家長,而是聖經。** 猶太人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會以聖經為標準,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這是我們需要教導孩子的。

箴言書 23 章 12-14 節,

12 你要留心領受訓誡,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13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14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

這說明什麼事情?是棍棒教育嗎?在這裡首先提到家長如何教導孩子。12 節是告訴我們,你先如何做呢?你要留心領受訓誡,** 你首先要領受神的話語,** 你裡面沒有神的話語,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如果你裡面有了神的話語,你就會用神的話語去教導孩子。作為家長,首先你要成為一個兒子,先聆聽天父的話語,然後再去教導你的孩子,這就正確了。要先領受訓誡,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

弟兄姊妹,智慧和知識從哪裡來的?從聖經神的話語而來。自己先要領受,領受之後,我們就照著神的這些話語去教導孩子,就夠了。如果他不聽,怎麼辦?這裡面說的是十二歲之前,如果十二歲之前這個孩子不聽話,不可不管教孩童。

管教就是揍他嗎?管教的意思是訓練。以前講過神的管教,我們管教孩子,也應當用神管教我們的方式來管教孩子。這是原則,先領受神的話語,神管教我們,我們再管教自己的孩子。

首先要說一件事情,管教不是用疾病、意外,神不會這樣管教我們,我們也不會這樣去管教孩子。管教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訓練,怎麼訓練呢?你剛開始教導孩子、訓練他的時候,先是用話語,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你是不是先教他叫爸爸、媽媽?先用你的言語教導他,告訴他怎麼做

我們也是這樣的,我們先是領受神的話語,神先用祂的話語澆灌我們,供應我們,那如果不聽的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方式。

有多少家長看到孩子不聽話,就要揍,可是呼一巴掌過去、一腳踹過去,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我們的手是用來幹什麼的?聖經中我們舉起手,指的是權柄,同時耶穌也伸出手,去觸摸了那長滿大麻風的病人,那是愛的力量。

弟兄姊妹切記:你的手,只用來安慰鼓勵孩子,切不可用這個手一會鼓勵他,一會又一巴掌上去,如果是這樣,孩子看到你伸出手就會非常的恐懼,神給了我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你要用杖。

家裡面是不是要放一根杖?

過去,我們中國的教育裡就提到這個事情,用杖或者鞭子來教育孩子,他們不用手去打,後來,可能很多人覺得那個太費勁了,乾脆用手和腳了。其實這種方式,孩子就分不清你到底是想揍他還是想安慰他,聖經上告訴我們,你要放一根杖在那個地方,當他犯錯的時候,你要先告訴他這是錯的,然後再用杖去收拾他,你這樣做恰恰是因為愛他的緣故,這樣教育、管教他了,他必不至於死。

有很多家人是先一通的收拾,又上手又上腳的,發現孩子還是不聽話,到最後說算了,隨他吧。這兩個都是極端。在這種情況之下,最後家長都哭了,不知道怎麼辦,因為怎麼做孩子都不聽了。

所以神給我們的智慧,就是十二歲之前,你要放一根杖在那個地方,如果孩子錯了,告訴他是錯的,如果他還做,就可以收拾了。我是這麼收拾我家孩子的,到最後這倆小東西怎麼做的?犯錯之前先把教杆藏起來,目前為止四五個都找不著了,不知道去哪了。

他不會恨你的手,他知道你伸出手的時候,不會去揍他,而總是去安慰他、愛他、鼓勵他的。他恨的是教杆,他倆看我不在,會毀壞教杆。其實孩子長大之後,那個東西就用不著了,但不能把你的手砍掉,如果小的時候給他留下陰影,長大之後,他看到你這個手會很害怕的。這是一個智慧,弟兄姊妹,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這是指他明明是錯的時候,你就要用杖去指責他,指出他的錯誤,使他回轉過來。如果一開始小的時候說:“不要緊,他這麼小知道啥呀。” 這樣就會出現問題。

在十二歲之前,父母首先達成一致,你們先領受神的話語,在意見一致的情況下去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出現另外一種情況,父親正在教導,母親說:“別打他了,他還小。” 母親這麼去阻止,小孩子心裡就想:“父親是錯的,我是對的。” 到最後教導就不管用了。

猶太人在教育孩子,是按照聖經的方式,錯的,就是錯的,標準是一致的,因為很多人不明白這裡面的教導,就說:“不能這麼揍孩子,他還小,萬一打腫了,心疼。” 小的時候不教導,長大了,身邊的人會教導,再嚴重的情況下,世界會教導他的,那個嚴重的後果,可能每個人都不願看到。

這是十二歲之前,不分對錯的時候,得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對錯的標準,應該是神的話語,就是聖經。在這個原則之下,一起去教導孩子,我們先領受,然後再教導,十二歲到三十歲之間,這十八年,你要尊重他,如同大人,凡事商量。

現在我們問題更嚴重的,是出在後面,很多的家長,孩子都五十了還不肯放手,還把他當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的心裡是比較扭曲的。很多時候家長不斷使用自己的強權: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十二歲之後,就不能用這個方法了;十二歲之後,他就是一個大人,得跟他去商量,要引導他去認識更多的真理,讓他的智慧和身量一起增長

在猶太人中,男孩十二歲就已經算做是大人了,為什麼算做是大人呢?心裡面有大人的想法,但身體上各方面都不成熟,想法跟大人是一樣的,所以你對他不公平,他馬上就可以反駁你了。十二歲之後,必須尊重他,耶穌是十二歲之後到了聖殿裡面,就可以獨立去敬拜神了,十二歲之前必須是跟著父母一起去的。聖經裡面並沒有提到耶穌十二歲之前跟祂的父母有什麼樣的事情,那時,必須是按照約瑟和瑪利亞的意見來的,十二歲那天開始,祂已經算是成人了,所以祂可以獨自去問拉比的一些問題。

在這些節期中,他不會和父母在一處,因為當時以色列人一年有三次機會去耶路撒冷敬拜他們的神,當時去耶路撒冷過節要走很多路,為了避免在路上遇到匪賊,過節的人大多數會結隊而行,他們的習慣是婦女和孩子走在前面,男人走在後邊,十二歲的男孩可以跟著母親,也可以跟隨最後一班人,他已經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了。

剛才我說了,男人是走在最後,那麼耶穌是選擇走在前面或者後面都可以,所以才出現一個問題,也許瑪利亞和約瑟都認為耶穌是在對方的一組人中,所以他們並沒有發現耶穌跟他們一起離開。這才出現一個問題,如果父母是在一起的,耶穌不見了,他們肯定會發現,是不是?

因為走的隊形不一樣,一個在前面,一個在後面,他倆都覺得 “耶穌可能在你那吧?” 就沒在意這個事,可能在一個地方住的時候,發現怎麼沒在你這呢?就又返回去找耶穌了,就出現了今天這樣一個問題。當時在猶太的聖殿,是學習聖經最好的地方,使徒保羅曾經在耶路撒冷,跟當時最棒的老師迦瑪列學習,可能他們也是在聖殿裡學習。過逾越節的時候,猶太地位崇高的律法教師都會聚集在一起,是教導和談論重大的真理課題,有點像我們今天的神學院。

這些節期中,這些聖經知識豐富的專家們都在一塊討論這個問題該怎麼辦、那個問題該怎麼辦,一些疑難雜症,他們在一起就開始討論了。當時必不可少要討論的就是彌撒亞的來臨是什麼時候,因為按照聖經裡的預言講,彌撒亞在那個時候應該已經快要到了,當時有聖經裡的預言,這些人在一起開始討論,從各個方面來看,彌撒亞來臨的日子已經近了。

就像今天這些聖經知識比較豐富的神學家們在一塊,一定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耶穌再來的日子近了。跟這個情況有點相似,他們在一塊討論,因為每一個人都期待著彌撒亞的來臨,所以當大部分群眾都離開耶路撒冷的時候,耶穌卻留了下來,全神貫注的與這些宗教領袖進行討論,當時耶穌的態度是什麼?

我們來看一下路加福音 2 章 46 節,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當時耶穌十二歲,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在聖殿裡面已經待了將近十天的時間,因為他們敬拜過節,是一個星期,他們現在又回來了,又是三天了,大約十天的時間。耶穌在聖殿裡,先是聽他們怎麼討論,先是不斷的聽,然後是問問題,這是我們作為教導人員的一個態度,去教導別人的時候,得先學會成為一個聆聽者。有没有發現小孩子,當他對未知的事情不知道的時候,你在說的時候,他那個眼睛直看著你,一動不動的,他在全神貫注的聽,你這麼說,就這麼相信了,這是孩童們的信心。

過了三天,也許在瑪利亞和約瑟瘋狂的打聽之後,一路往回走,最後是在聖殿裡找著了耶穌,祂坐在教師們的中間。毫無疑問,這些教師們從沒有見過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具備如此的理解力、智慧還有洞察力。我剛才提到了,當一個人到了十二歲的時候,別人必須看他是個成年人,如果耶穌當時是十一歲,這些教師們、律法師們就會說:“你有不懂的,回家問你的父母吧,我們沒有義務回答你。” 可現在耶穌是十二歲,就有權利問拉比們問題,也可以聽拉比們的這些說法,拉比們也必須耐心的教導他,然後跟他一起討論。

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來,耶穌雖然是神,但祂也是一個完全的人。祂的智慧和身量,不是一下聖靈充滿祂了,也是學習來的。有一些特殊教派特別注重聖靈的恩賜,其他的都放棄了,說:“我們有了聖靈,還學什麼知識呀?一禱告,神就讓我明白聖經了;一禱告,聖經裡的話就出來了。” 他們走向了這樣的極端,那耶穌在傳道的時候,是不是有聖靈的工作?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說法,那祂之前學的那些不就無用了嗎?

耶穌在三十歲之前,沒有提到祂身上有聖靈充滿的事,祂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學習,學習這個世界上的知識,同時也去詢問。聖經裡提到,祂的身量和智慧是一起增長的,不是神 “呼” 的一下賜給祂的,這是一個正常人生命的軌跡。

我們也需要明白這一點,千萬不要說,信了耶穌了,該學習的,也不用學了,到時候一禱告,聖靈就會讓我想起答案。你放心,想不起來的,一定不要走極端,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們該做的,一定要去做,不能偷懶。耶穌沒有讓我們成為一個懶惰的人。祂是神的兒子,三十歲之前,祂也是瑪利亞和約瑟的兒子,所以祂也學習成為聆聽者,一面聽一面問。

聖經說到瑪利亞和約瑟見到耶穌的時候是非常的驚訝,說:“你怎麼讓我們這麼擔心你呢?我們這麼傷心的過來找你了,你竟然在這個地方躲著。” 這是不是一個正常父母的反應?耶穌的回答,讓這兩個人當時有一點驚訝。

耶穌說:“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 和合本翻譯的是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耶穌正在為將來祂成人之後要做的事工打基礎,以後祂要面對教導和拯救的這群人,是不是都是對聖經非常熟悉的?所以在這之前,耶穌已經做了一個鋪墊,祂要跟這些人打交道,要先學習這些人的東西,為的是接受天父給祂的使命。

現在我要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你們,如何看待我們的孩子呢?千萬別把你的孩子看做是你的私人物品,他不是,他是神的。你就換位思考一下,你想瑪利亞和約瑟怎麼看待耶穌的?耶穌是他們的嗎?是他們的,但又不是他們的,因為在懷孕的時候,天使說:“你要生一個兒子,將來祂要把他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所以瑪利亞也知道這個孩子不一樣:他即是我的兒子,又不是我的兒子,他是天父的兒子。我們應該用這種方式來看待神賜給我們的孩子,那樣你就不會虐待他了,也不會寵壞他了,因為溺愛就會把孩子帶入到一種誤區。

耶穌當時說的非常的清楚,祂知道,祂將來是為了要宣講天國的福音,領人進入神的國,讓人認識天父的愛。當時耶穌的父母,很明顯把這個給忘記了,他們不明白耶穌說的意味是什麼,就說了:“還是跟我們回家吧。” 當時耶穌就聽從、順服了他們,跟著他們回家了。

聖經裡面提到,耶穌並且順從他們,跟著他們回到了拿撒勒。耶穌因為所受的苦難,學習了順服。我們很多時候,總是把順服想做是一些痛苦或者不愉快的經歷,但是耶穌三十歲之前,順服祂父母。你知道,這個是一種受苦嗎?耶穌是不是完全的神?是不是完全的人?可是這個時候,祂要聽兩個凡人的,而且這兩個人的教導有時候還不一定是正確的。

比如這個時候他們說:“你為什麼在這待著?讓我們跑了三天來找你,你讓我們有多傷心,你知不知道?” 耶穌說了:“難道我不應該在這嗎?” 耶穌是不是說的對?但祂必須跟父母回家,耶穌說好吧,你知道這種順服是受苦嗎?提到天父使命的時候,一定是有順服在裡面的,順服指的是三十歲之前我們對父母要有這種態度,一定要有這種態度,不能藐視父母,就算他有時候錯了,我們也得去順服他。阿們!

因為耶穌知道,祂要先做地上的兒子,然後做天上的兒子,也知道將來有一天瑪利亞和約瑟也會因為祂一同進入天父的產業,但祂更明白首先祂是瑪利亞和約瑟的兒子,然後在三十歲的時候,耶穌預備好了,完全進入天父的使命中,到了那個時候祂可以放開手腳去做祂的事情了。聖經上並沒有記載耶穌十二歲之後,這十八年的生活狀況,但毫無疑問,祂的生活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成長中。

這裡提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 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起增長。根據當時猶太人的傳統,作為父母首先是教導孩子摩西五經,其次是傳給孩子一門技藝,這是猶太人必做的三件事中的兩件。第一,用摩西五經教導孩子;第二,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孩子。聖經提到,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證明當時約瑟的職業是木匠,他傳給耶穌的就是這個東西。到今天為止,很多猶太人都是這種習俗,先教導孩子摩西五經,之後把自己一身本領全部傳遞給自己的兒子。第三,給他娶個媳婦,就算完成了父母的職責了。

在十二歲到三十歲,這十八年中,約瑟已經把自己的技藝給了耶穌了,約瑟在這十八年間已經去世了,作為家裡的長子,就要肩負起照顧整個家人的職責。

聖經記載耶穌擔當了木匠這個角色,直到三十歲。弟兄姊妹,在這種平凡人的生活中,使耶穌能夠實實在在的了解普通猶太百姓的生活光景,雖然耶穌是獨特的,但是祂的童年和少年都跟我們沒有什麼區別,祂的成長也跟我們一樣,祂的體格和智慧都是不斷的增長,跟人相處的過程中,祂跟神的關係跟人的關係,不斷的親密起來。三十歲之前的耶穌跟我們一樣,現在三十歲左右的少年們,你們有一個資格,跟耶穌一樣了,唯一不同的是,耶穌三十歲以後就不一樣了。

從這些可以看出來,耶穌的青少年生活跟我們是相同的,在這個過程中,祂的人生算是一個平衡的完整的人生,所以耶穌的體格和智慧,以及在社交上都和諧的成長,這是我們應該明白的。今天很多人是缺少了一面,有的是只長身體,不長智慧,有的是智慧長了一點,身體不長了,所以心裡的營養和身體的都得供應上,多數的家長是特別的照顧孩子身體的增長,可在孩子心靈,很多家長卻是給孩子帶來了扭曲甚至是創傷的結果,這樣的後果,就是一旦孩子到了三十歲之後,整個心裡的變化就會完全的暴露出來,跟父母的關係就直接顯明出來,非常的糟糕。

這個結點是出現在中間這十八年中。聖經裡面提到,神和人喜愛祂的心是一起增長,身、心、靈的健康是極其重要的。基督徒不能只顧天國,把地上給忽略了,好多人信耶穌信到最後成了這樣:“我才不管你們呢,神是愛我的,神已經赦免了我,我得罪你又怎麼滴?反正天父都接納我了。” 他把人的這一面完全忽略了。有的人更糟糕,信了耶穌之後跟神沒什麼關係,信耶穌了,可是完全跟人相處,跟神沒什麼交通,也不禱告,不讀經,也不喜歡聚會,只關注一方面,忽略了另一方面,應該是神和人喜愛的心一起增長的。哈利路亞!

要特別注重十二歲之前孩子的教育,不要強加我們的思想給孩子。一旦孩子到了十二歲就要尊重他,凡事跟他商量,鼓勵他去做自己的事情,失敗了也不要緊。雖然他們身體尚未成熟,但是他們的心裡已經有了成人的想法,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因為很多家人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很多盲點與誤區,所以給孩子造成了很多創傷性的後果。

給大家讀一個故事,這是講一對父母溺愛孩子真實的故事,大家可以參考。有一個人記錄了他的舍友,父母來看他的特殊情況,完整的記錄下來了。她說:“合租的時候,我的舍友大我四歲,床和書桌都可以用豬窩來形容,有一天她媽媽來看她,總共待了一個小時,從頭到尾都沒有坐下來,一直在給她收拾東西,而她則癱在床上看著綜藝節目說:‘行了,差不多了。’這個阿姨看著我的書桌和床說:‘屋裡就屬你收拾的最乾淨、最整潔了。’

沒想到舍友說:‘那都是浪費時間的表面工作。’” 這個舍友最喜歡幹的事,就是躺在床上嬌滴滴的給爸媽打電話,其次就是買和吃,儘管她在寢室裡面年紀最大,但事事都需要別人讓着她,完全自我為中心,忍受不了不被寵,生氣了就罵,高興了就大笑,在凌晨別人還沒睡醒的時候,她能笑醒;聊天的時候,打斷別人,否定別人是常事,基本上見一次面,就能讓人反感,即便如此,她還非常積極的去參加各種相親會,幻想嫁給富二代,她的人生準則就是如果有的話,四海之內皆是我媽。

周圍這樣的人是不是還挺多的?什麼都得讓著她,有人說:“這不就是沒長大的孩子嗎?” 是,很多人都指責這個孩子,但我想說的是,是誰把她弄成這個樣子的?十二歲之前,可以幫助她做這些事情,但十二歲之後,這些事情必須是她獨立來完成的,這是我們教導孩子的方面。今天那麼多主內作為家長們一直問我:“我家的孩子怎麼辦呢?回到家什麼也不幹,就知道打遊戲……” 有的從海外上完博士了,回到家躺床上就知道打遊戲,什麼都不願意幹,她問該怎麼呢?

弟兄姊妹,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我們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實際上是家長教導出了問題。

到今天為止,很多家長依然都沒有放手,才造成了孩子到今天為止,都不知道什麼是感恩,也不知道什麼是獨立。這些人年齡已經長大,身量已經長得很高了,卻沒有智慧,在心裡他們仍然是一個嬰孩,行為上高度以自我為中心,即不懂得社會規則,也不懂得人情世故,缺乏獨立性,缺乏責任感。我們要做有智慧的父母,很多家人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母親很愛自己的孩子,把最好的東西都想給他,把什麼都安排好,其實那是一種缺乏尊重的給。

很多家人在給的時候,擔心把孩子摔了,把所有的都做好了:看,我多麼的愛你呀!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多數的家長,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生命全部的意義,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和願望,通通都加在孩子身上。

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在孩子十二歲之前報各種輔導班,美術、音樂、舞蹈…… 都讓孩子學,在孩子報志願的時候,說:“你這輩子就當醫生吧,這個職業最掙錢。” 為什麼讓孩子做這個事情呢?因為他想當醫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就這麼學,從來不問孩子到底願不願意。而且很多家人還說 “我們沒有完成的願望都拜託給你了。”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己所不欲,你就不要施給別人了。教導這些,是想告訴你們:在你們還沒有做這些事,或者正在做的家長們,要有分辨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很多孩子因為天天要學這些東西,沒有了童年,他們一步一步都是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在往前走,上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找一個合適的另一半結婚,按部就班的成為一個平庸的普通人。

這些父母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一旦孩子有一點點叛逆的心理,家長們又哭又鬧,說:“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毫不留情的把這個大帽子扣在孩子身上。這個孩子身體是一天天長大了,可是心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個孩子就認為我是世界的中心,我是父母的全部,就養成了這種過度自戀的心理。

我們再看看,瑪利亞和約瑟是怎麼教導耶穌的。允許耶穌在聖殿裡面溜達,是不是?換做今天各位父母,你會不會帶十二歲的孩子去一個大型的敬拜中心,讓他隨便去溜達呢?別忘記,耶路撒冷可是上萬人的聚會,你會不會讓孩子自己跑?

有人說:“不會,打死都得看著孩子,他去哪我都得看著,我覺得這個事情不可以做,他就不能做。” 可在猶太地區,十二歲了,就有權利去做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不懂得這個,過度的強加自己的思想給孩子,就會導致他的身體增長,但是心裡卻一直停留在十二歲之前。這種後果會怎麼樣呢?孩子無法獨立,沒有自己的想法,他什麼事都要問你,什麼事都想依賴你,成了啃老族。你們千萬不要埋怨,這是你們自己造成的,要學聖經中的智慧,是要告訴我們,按照聖經上神給我們的方式教導孩子,這樣我們是輕鬆的,孩子也是一個健康的孩子。 阿們!

分享第二點:三十歲之後的耶穌,順服天父的權柄,我們也要如此

來看一下,耶穌的人生,從三十歲之後整個發生了改變。路加福音 3 章 21-23 節,

21 眾百姓都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22 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仿佛鴿子,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24 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依人看來,他是約瑟的兒子,約瑟是希里的兒子,

三十歲之後祂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健全的心智、思想和行為的人。一定要把我們的人生區分開,十二歲之前,可以教導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十二歲到三十歲之間,你可以跟他商量,讓他有自己選擇的意願;三十歲之後,送你們兩個字 “放手”

這樣的話,我們對天父有交代,對孩子也有交代,要不然,你可能造出來一個機器人,或者是一個半成品,孩子一直都長不大。三十歲之後,在猶太地區,他做的事情是可以被眾人所承認的,那是他自己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在三十歲的時候出去傳道,人能夠相信祂。

而聖靈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進入祂的裡面充滿祂,教導從那一天開始,他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三十歲之前,是按照他家人的方式,三十歲之後,耶穌有沒有再去做過木匠?因為三十歲之後,他開始完成從天父而來的使命了。哈利路亞!

我們有一句話叫做,三十而立,立了家室、立了事業,為什麼是三十?神在造我們的時候就知道,人到三十歲才算是心智健全的人。可如果他的心裡已經到了三十歲,父母還把他當作十二歲之前的,這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他身體是健全的,可心裡還是十二歲,這是個麻煩事。所以在一開始這麼教導他的時候,等他到了三十歲,你放手,他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耶穌在三十歲之後,祂是可以實踐天父旨意的時候了。

約翰福音 2 章 1-5 節,

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 2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3 酒用尽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4 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5 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 一個偉大的母親,不是強逼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而是尊重他的言語,** 就如瑪利亞知道自己的兒子是神的兒子,雖然在肉身上她是耶穌的母親,但是瑪利亞非常的清楚,在屬靈中她也是需要去仰望耶穌,被耶穌拯救的。這段經文裡說的意味是什麼呢?很明顯,這是地上的次序,親戚們的婚宴,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了,看来,祂的母親瑪利亞跟這家人的關係還是比較近的,要不然不會操心這些事。

以前給大家講過,猶太人結婚是在晚上大半夜的時候,吃宴席也是在大半夜的時候,正吃著,突然之間沒有酒了,這時候去哪買呀?瑪利亞看到這個事情,心裡非常著急,就找著了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 耶穌又不是賣酒的,瑪利亞此刻是不是在仰望耶穌?瑪利亞知道:“我這個兒子,不是普通人家的兒子,是我可以仰望的對象。” 這是瑪利亞的信。

可此時此刻,耶穌說的一句話讓很多人不理解,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在原文中是 “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耶穌不尊敬他的母親嗎?怎麼可以說:“婦人,你沒有資格要求我去做什麼事情,我做事是有定時的”?就這個意思,對嗎?為什麼耶穌能說出這樣的話呢?在外人看來,好像耶穌對他母親不尊敬呀!

此時別忘記了,瑪利亞去找耶穌的時候,看他是救主,所以耶穌此時此刻不是站在肉身兒子的身份跟瑪利亞講話,祂是站在神兒子的身份跟祂的母親在講話,這時的意思就是:“我知道這個事情,我做事是有時間的。”

此時此刻,耶穌是在彰顯天父的榮耀,而不是彰顯瑪利亞的意思,這是兩個概念,大家明白了嗎?在這給大家引申下,如果你的兒子已經超過三十歲了,這時候,你有什麼事情需要跟他商量,如果你兒子說:“這個事情我不做。” 那就到此為止,千萬不要說:“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是不是翅膀長硬了,我說話都不管用了?” 別這樣,各位智慧的母親們、父親們,不要做這個事了,他如果不同意怎麼辦?

好吧,你看瑪利亞怎麼說的?她對佣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她有沒有問:“為什麼你時候沒到?你告訴我時候啥時候到?” 這是不是很多家長的特點?“你三十歲還說你時候沒到,啥時候到?我告訴你,我讓你啥時候到就到。” 這就是耍無賴的母親了。此時此刻,瑪利亞其實做的是正確的,我們要成為這樣智慧的父母親。

你家孩子三十歲了,要學會放手,他不願意做這個事情,你千萬不要逼著他去做,讓他選擇自己的人生。耶穌是站在神的角度去實行神跡,此刻祂以天父兒子的身份,彰顯神的大能,這一切不是為了瑪利亞,而是為了門徒以及家人的需要。

看一下結論,在約翰福音 2 章 11 節,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跡,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耶穌行神跡的目的是顯出祂是神兒子這個榮耀來,同時,讓祂的門徒們也相信祂,就是神所差來的那個彌撒亞。不是為了瑪利亞,不是瑪利亞一句話,耶穌不得不行神跡,不是的。耶穌做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彰顯天父的意思。很多家人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得好好上學,得好好工作,我以後還指望你光宗耀祖呢。” 這是為了榮耀自己,而耶穌的人生是為了榮耀祂的天父。三十歲之後,他不再是為你而活,是為了天父在活著,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一點,讓他也能意識到是為了天父在活著,他的人生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宏偉。阿們!

三十歲之後,你放手了,我們的天父就接手了。就像耶穌一樣,三十歲了,瑪利亞放手了,不再干涉祂的時候,天父給祂的指引正式開始了,如果是瑪利亞一步一步指導,你覺得耶穌能上得了十字架嗎?“我在後面拖著你,也不能上去,我替你死,你也不能上十字架。” 這是一個母親能做的事吧?可是她完成的是我們天父的旨意,我希望各位家長們,要用這個思路,看你家的孩子,兒女是耶和華給你的產業,但不是你的私人物品!

再次強調一下,三十歲之後的孩子,家長們要做的就是放手,放手,不是不管他了,意思是你不要干涉他選擇的意志,但是你要為他禱告。

兩個極端都不可行,第一是死拽著不放,什麼都替他做選擇;第二是反正我這麼說你也不聽,我啥也不管了。正確的方式是他有自己的選擇,要為他禱告,同時也要給他一些建議性的參考。選擇權還在他自己的身上,要不然就會影響這個孩子的發展和他成熟的品格。耶穌在傳道的過程中,祂的母親和親戚們有沒有干涉過祂呢?別忘了,瑪利亞畢竟是一個平凡的女子,總有一些人的想法,所以當你家的孩子做的事情,你不理解的時候怎麼辦?先不要否定,不要聽別人說什麼,你就相信了,要先禱告給天父!

馬可福音 3 章 20-21 節,

20 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21 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

如果用今天一些人說的:“好好的木匠你不做,去傳道,這有什麼出息?你傳道也好,連飯都不吃了,這不是瘋狂了嗎?這不是迷了嗎?” 所以親戚們要把祂拉回 “正路”:好好幹活吧,傳什麼道呢?從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不是正常的?可是耶穌在幹什麼?耶穌做的事情,才是我們最需要的事情。這是給作為父母、作為教導的人提醒需要警惕的地方,有很多事情我們覺得不正確,你認為不正確,不代表一定就是錯的。

時代不斷在發展,你會發現很多新生事物出現,是很多家長都不能接受的,比如網吧出現,孩子們都去裡面玩,很多家長認為那是誤人子弟、浪費人生的地方。如果你家孩子是想去學那個,將來要在那方面發展,是不是個好事情?那是一個新型的行業,對我們來講,很多事情不了解,不代表它是錯的,重要的是不能先否定了,要在神面前為他禱告,為他祝福讓神來指引他的道路。

如果當時耶穌的親戚們知道這個事情了,然後在天父面前禱告,我相信聖靈也會啟示他們說:“祂做的是正確的,你們不要干涉祂。” 問題是,他們想要拉住耶穌,因為聽別人說祂癲狂了。有没有發現,第三者傳話害了多少人?很多時候信不過自己的孩子,就是因為聽別人說什麼,就開始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很多孩子的夢想就這樣被扼殺掉了。可能在我們這個地方,家長特別喜歡那種聽話的孩子,讓他做什麼,他就得做什麼。

可是在西方地區、猶太地區,他們注重孩子的自我想法,因為十二歲之前,他們教導的是摩西五經,已經把神的話語告訴他們了;十二到三十歲之間,引導他們認識真理;三十歲的時候,這些真理已經扎根在他們心裡了,這個時候,是孩子用他們之前所學到的東西的時候了,你可以理解為異想天開。

這個詞,在我們中國好像不是什么好詞,但是異想,不是瞎想,而是你按著神的方式去思想,也許真的跟世人不一樣,然後天就開了,這個事就能成了,如果我們都是按照上學考個好成績,然後畢業找個好工作上班,那誰當老板呢?如果都這樣做,這個社會怎麼發展呢?不要把孩子的夢想給扼殺了,弟兄姊妹,我們要做一個智慧的父母,這是需要有智慧的。

看一段經文,可以自己默想。箴言 3 章 21-26 節,

21 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她離開你的眼目。22 這樣,她必作你的生命,頸項的美飾。23 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腳。24 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25 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26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

** 真智慧從哪裡來?從神的話語而來,謀略也從神而來,** 不可使這些離開你的眼目意思就是,去教導別人的同時,也要成為一個不斷領受的人。這樣,她必作你的生命,頸項的美飾。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腳。

所以一旦你的孩子三十歲之後,要讓他學會去依靠神,獨立生活。十二歲之後他有什麼想法,可以鼓勵他去做,失敗了也不要緊,千萬不要說這個不能做,萬一失敗了怎麼辦?他永遠就停留在十二歲。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四十歲了,還是想做什麼又不敢做,因為他父母從來都沒有鼓勵過他,如果中間缺了這個過程,這個孩子一直想做都不敢做,那麼現在你可以去試一試了,把十二歲到三十歲之間那個差距的部分補起來,在基督裡面可以去做了。先領受神的話語,然後再去做。

這裡說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腳。我們的神是你的引導,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意思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就算你遇到了一些危險懼怕的事情,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神與你同在。祂是你所依靠的,祂會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一段,是關於如何去教導我們的孩子,簡單回顧一下:

十二歲之前,按照神的標準,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的;

十二歲到三十歲之間,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要鼓勵他去做,引導他活出真理;

三十歲之後學習放手,多為他禱告,少去用自己的意志去壓制他們,要鼓勵他們活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你把他交在神的手裡面:“說,主啊!我的孩子,交在你手裡面。” 就像耶穌,三十歲之後祂是屬於天父的,祂要完成的是天父給祂的使命。你們的孩子在十二歲到三十歲之間,鼓勵他有自己的想法,然後朝著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吧,之後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為他多禱告。願今天的話語給大家帶來幫助!

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感謝讚美!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養育兒女,需要給我們智慧,讓我們透過耶穌的順服權柄,也知道我們首先要學會去順服天父的權柄,先領受的話語,再用的話語去教導我的孩子,感謝讚美

謝謝把如此詳盡的生活方式,已經放在聖經中,讓我們可以遵循,是我的天父,是我的看顧者,我不再懼怕之後的路程,因為有幫助我,會保守我的腳,會帶領我,因為是我所依靠的,必會保守我不落入網羅,我願意每一天讓的話語成為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新的一周的開始,我願意領受的供應,活出得勝的樣式來,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