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grace

任教师恩典分享

领受爱,分享爱

292-透过耶稣学习顺服权柄

292 - 透过耶稣学习顺服权柄#

292 - 透过耶稣学习顺服的权柄

(JP 文字组 - 天国小王子整理)

181209透过耶稣学习顺服权柄.mp3
181209透过耶稣学习顺服权柄.mp3

我们今天分享的题目:透过耶稣学习顺服的权柄

路加福音 2 章 42-52 节,

42 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 43 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44 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 45 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46 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 47 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 48 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49 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或作 “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50 他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 51 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 52 耶稣的智慧和身量(或译 “年纪”),并 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我们先一起祷告:

天父!感谢赞美!新的一周的开始了,我们愿意先来领受的供应,透过孩童时代的耶稣的样子,学习如何顺服权柄,当我们顺服话语的时候, 就是蒙福的,请藉着耶稣的榜样带领我们,让我们有谦卑领受的心,愿圣灵亲自带领每一个弟兄姊妹, 奉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人结婚之后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养育孩童。这是一个很现实但又没有说明书的事,人生没有说明书,怎么养育孩童,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做。世人是照着自己的想法或者过去一些人的看法,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都遇到了这样很头疼的事情,如何与孩子相处?很多家人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每天回到家就知道打游戏,什么也不愿意做,也听不进去话,怎么办呢?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回到圣经中,来找这方面的答案。如果你们还没有结婚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你们可以听一听,首先我们需要看看圣经中的这些教导到底是什么。

分享第一点:三十岁之前的耶稣,顺服地上父母的权柄

耶稣跟亚当是有区别的,亚当没有童年,他被神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耶稣是有童年的,祂有一个成长、积累知识的过程。从这点看,我们跟耶稣有很多相似之处。耶稣这样做,其实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跟小孩子相处。十二岁之前的耶稣,是听谁在教导?就是马利亚和约瑟了,他们怎么教导这个孩子呢?只能按照当时摩西的律法来教导,你不能把马利亚和约瑟想的十分的伟大神圣,知识有多么渊博, 他们不是那样的人,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富足, 也不可能请最好的老师,从小来教导耶稣。

从这方面来讲,如果按照神的话语去教导我们的孩子,你的孩子里面有了圣灵,也可以在世界上非常的出色。这是每一个家长的盼望所在。我们需要回到圣经中看一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刚才提到了,就今天的犹太人教导孩子,在孩子十二岁之前,教导的无非就是摩西五经,不可能让十二岁之前的孩子学太多东西,他们也接受不了。

很简单的东西,让他们反复去读,反复去练,摩西五经就是圣经的前五卷书,可想而知,耶稣十二岁之前,他们父母就是教导孩子这些东西,有一个原则,就是十二岁之前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多人不知道对错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切记:对错的标准,不是家长,而是圣经。** 犹太人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会以圣经为标准,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是我们需要教导孩子的。

箴言书 23 章 12-14 节,

12 你要留心领受训诲,侧耳听从知识的言语。13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14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

这说明什么事情?是棍棒教育吗?在这里首先提到家长如何教导孩子。12 节是告诉我们,你先如何做呢?你要留心领受训诲,** 你首先要领受神的话语,** 你里面没有神的话语,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如果你里面有了神的话语,你就会用神的话语去教导孩子。做为家长,首先你要成为一个儿子,先聆听天父的话语,然后再去教导你的孩子,这就正确了。要先领受训诲,侧耳听从知识的言语。

弟兄姊妹,智慧和知识从哪里来的?从圣经神的话语而来的。自己先要领受,领受之后,我们就照着神的这些话语去教导孩子,就够了。如果他不听,怎么办?这里面说的是十二岁之前,如果十二岁之前这个孩子不听话,不可不管教孩童。

管教就是揍他吗?管教的意思是训练。以前讲过神的管教,我们管教孩子,也应当用神管教我们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这是原则,先领受神的话语,神管教我们,我们再管教自己的孩子。

首先要说一件事情,管教不是用疾病、意外,神不会这样管教我们,我们也不会这样去管教孩子。管教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训练,怎么训练呢?你刚开始教导孩子、训练他的时候,先是用话语,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你是不是先教他叫爸爸、妈妈?先用你的言语教导他,告诉他怎么做

我们也是这样的,我们先是领受神的话语,神先用祂的话语浇灌我们,供应我们,那如果不听的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式。

有多少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话,就要揍,可是呼一巴掌过去、一脚踹过去,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我们的手是用来干什么的?圣经中我们举起手,指的是权柄,同时耶稣也伸出手,去触摸了那长满大麻风的病人,那是爱的力量。

弟兄姊妹切记:你的手,只用来安慰鼓励孩子,切不可用这个手一会鼓励他,一会又一巴掌上去,如果是这样,孩子看到你伸出手就会非常的恐惧,神给了我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你要用杖。

家里面是不是要放一根杖?

过去,我们中国的教育里就提到这个事情,用杖或者鞭子来教育孩子,他们不用手去打,后来,可能很多人觉得那个太费劲了,干脆用手和脚了。其实这种方式,孩子就分不清你到底是想揍他还是想安慰他,圣经上告诉我们,你要放一根杖在那个地方,当他犯错的时候,你要先告诉他这是错的,然后再用杖去收拾他,你这样做恰恰是因为爱他的缘故,这样教育、管教他了,他必不至于死。

有很多家人是先一通的收拾,又上手又上脚的,发现孩子还是不听话 ,到最后说算了,随他吧。这两个都是极端。这种情况之下,最后家长都哭了,不知道怎么办,因为怎么做孩子都不听了。

所以神给我们的智慧,就是十二岁之前,你要放一根杖在那个地方,如果孩子错了,告诉他是错的,如果他还做,就可以收拾了。我是这么收拾我家孩子的,到最后这俩小东西怎么做的?犯错之前先把教杆藏起来,目前为止四五个都找不着了,不知道去哪了。

他不会恨你的手,他知道你伸出手的时候,不会去揍他 ,而总是去安慰他、爱他、鼓励他的。他恨的是教杆,他俩看我不在,会毁坏教杆。其实孩子长大之后,那个东西就用不着了,但不能把你的手砍掉,如果小的时候给他留下阴影,长大之后,他看到你这个手会很害怕的。这是一个智慧,弟兄姊妹,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这是指他明明是错的时候,你就要用杖去指责他,指出他的错误,使他回转过来。如果一开始小的时候说:“不要紧,他这么小知道啥呀。” 这样就会出现问题。

在十二岁之前,父母首先达成一致,你们先领受神的话语,在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去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出现另外一种情况,父亲正在教导,母亲说:“别打他了,他还小。” 母亲这么去阻止, 小孩子心里就想:“父亲是错的,我是对的。” 到最后教导就不管用了。

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是按照圣经的方式,错的,就是错的, 标准是一致的,因为很多人不明白这里面的教导,就说:“不能这么揍孩子,他还小,万一打肿了,心疼。” 小的时候不教导,长大了,身边的人会教导,再严重的情况下,世界会教导他的,那个严重的后果,可能每个人都不愿看到。

这是十二岁之前,不分对错的时候,得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对错的标准,应该是神的话语,就是圣经。在这个原则之下,一起去教导孩子,我们先领受,然后再教导,十二岁到三十岁之间,这十八年,你要尊重他,如同大人,凡事商量。

现在我们问题更严重的,是出在后面,很多的家长,孩子都五十了还不肯放手,还把他当个孩子,这种情况下,这个孩子的心里是比较扭曲的。很多时候家长不断使用自己的强权: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十二岁之后,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十二岁之后,他就是一个大人,得跟他去商量,要引导他去认识更多的真理,让他的智慧和身量一起增长

在犹太人中,男孩十二岁就已经算做是大人了,为什么算做是大人呢?心里面有大人的想法,但身体上各方面都不成熟,想法跟大人是一样的,所以你对他不公平,他马上就可以反驳你了。十二岁之后,必须尊重他,耶稣是十二岁之后到了圣殿里面,就可以独立去敬拜神了,十二岁之前必须是跟着父母一起去的。圣经里面并没有提到耶稣十二岁之前跟祂的父母有什么样的事情,那时,必须是按照约瑟和马利亚的意见来的,十二岁那天开始,祂已经算是成人了,所以祂可以独自去问拉比的一些问题。

在这些节期中,他不会和父母在一处,因为当时以色列人一年有三次机会去耶路撒冷敬拜他们的神,当时去耶路撒冷过节要走很多路,为了避免在路上遇到匪贼,过节的人大多数会结队而行,他们的习惯是妇女和孩子走在前面,男人走在后边,十二岁的男孩可以跟着母亲,也可以跟随最后一班人,他已经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了。

刚才我说了,男人是走在最后,那么耶稣是选择走在前面或者后面都可以,所以才出现一个问题,也许马利亚和约瑟都认为耶稣是在对方的一组人中,所以他们并没有发现耶稣跟他们一起离开。这才出现一个问题,如果父母是在一起的,耶稣不见了,他们肯定会发现,是不是?

因为走的队形不一样,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他们俩都觉得 “耶稣可能在你那吧?” 就没在意这个事,可能在一个地方住的时候,发现怎么没在你这呢?就又返回去找耶稣了,就出现了今天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在犹太的圣殿,是学习圣经最好的地方,使徒保罗曾经在耶路撒冷,跟当时最棒的老师迦玛列学习,可能他们也是在圣殿里学习。过逾越节的时候,犹太地位崇高的律法教师都会聚集在一起,是教导和谈论重大的真理课题,有点像我们今天的神学院。

这些节期中,这些圣经知识丰富的专家们都在一块讨论这个问题该怎么办、那个问题该怎么办,一些疑难杂症,他们在一起就开始讨论了。当时必不可少要讨论的就是弥撒亚的来临是什么时候,因为按照圣经里的预言讲,弥撒亚在那个时候应该已经快要到了,当时有圣经里的预言,这些人在一起开始讨论,从各个方面来看,弥撒亚来临的日子已经近了。

就像今天这些圣经知识比较丰富的神学家们在一块,一定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耶稣再来的日子近了。跟这个情况有点相似,他们在一块讨论,因为每一个人都期待着弥撒亚的来临,所以当大部分群众都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耶稣却留了下来,全神贯注的与这些宗教领袖进行讨论,当时耶稣的态度是什么?

我们来看一下路加福音 2 章 46 节,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

当时耶稣十二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圣殿里面已经待了将近十天的时间,因为他们敬拜过节,是一个星期,他们现在又回来了,又是三天了,大约十天的时间。耶稣在圣殿里,先是听他们怎么讨论,先是不断的听,然后是问问题,这是我们做为教导人员的一个态度,去教导别人的时候,得先学会成为一个聆听者。有没有发现小孩子,当他对未知的事情不知道的时候,你在说的时候,他那个眼睛直看着你,一动不动的,他在全神贯注的听, 你这么说,就这么相信了,这是孩童们的信心。

过了三天,也许在马利亚和约瑟疯狂的打听之后,一路往回走,最后是在圣殿里面找着了耶稣,祂坐在教师们的中间。毫无疑问,这些教师们从没有见过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具备如此的理解力、智慧还有洞察力。我刚才提到了,当一个人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别人必须看他是一个成年人,如果耶稣当时是十一岁,这些教师们、律法师们就会说:“你有不懂的,回家问你的父母吧,我们没有义务回答你。” 可现在耶稣是十二岁,就有权利问拉比们问题,也可以听拉比们的这些说法,拉比们也必须耐心的教导他,然后跟他一起讨论。

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耶稣虽然是神,但祂也是一个完全的人。祂的智慧和身量,不是一下圣灵充满祂了,也是学习来的。有一些特殊教派特别注重圣灵的恩赐,其他的都放弃了,说:“我们有了圣灵,还学什么知识呀?一祷告,神就让我明白圣经了;一祷告,圣经里的话就出来了。” 他们走向了这样的极端,那耶稣在传道的时候,是不是有圣灵的工作?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说法,那祂之前学的那些不就无用了吗?

耶稣在三十岁之前,没有提到祂身上有圣灵充满的事,祂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学习,学习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同时也去询问。圣经里提到,祂的身量和智慧是一起增长的,不是神 “呼” 的一下赐给祂的,这是一个正常人生命的轨迹。

我们也需要明白这一点,千万不要说,信了耶稣了,该学习的,也不用学了,到时候一祷告,圣灵就会让我想起来答案。你放心,想不起来的,一定不要走极端,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该做的,一定要去做,不能偷懒。耶稣没有让我们成为一个懒惰的人。祂是神的儿子,三十岁之前,祂也是马利亚和约瑟的儿子,所以祂也学习成为聆听者,一面听一面问。

圣经说到马利亚和约瑟见到耶稣的时候是非常的惊讶,说:“你怎么让我们这么担心你呢?我们这么伤心的过来找你了,你竟然在这个地方躲着。” 这是不是一个正常父母的反应?耶稣的回答,让这两个人当时有一点惊讶。

耶稣说:“岂不知 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和合本翻译的是 “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 耶稣正在为将来祂成人之后要做的事工打基础,以后祂要面对教导和拯救的这群人,是不是都是对圣经非常熟悉的?所以在这之前,耶稣已经做了一个铺垫,祂要跟这些人打交道,要先学习这些人的东西,为的是接受天父给祂的使命。

现在我要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们,如何看待我们的孩子呢?千万别把你的孩子看做是你的私人物品,他不是, 他是神的。你就换位思考一下,你想马利亚和约瑟怎么看待耶稣的?耶稣是他们的吗?是他们的,但又不是他们的,因为在怀孕的时候,天使说:“你要生一个儿子,将来祂要把他的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所以马利亚也知道这个孩子不一样:他即是我的儿子,又不是我的儿子,他是天父的儿子。我们应该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神赐给我们的孩子,那样你就不会虐待他了,也不会惯着他了,因为溺爱就会把孩子带入到一种误区。

耶稣当时说的非常的清楚,祂知道,祂将来是为了要宣讲天国的福音,领人进入神的国,让人认识天父的爱。当时耶稣的父母,很明显把这个给忘记了,他们不明白耶稣说的是什么意思,就说了:“还是跟我们回家吧。” 当时耶稣就听从、顺服了他们,跟着他们回家了。

圣经里面提到,耶稣并且顺从他们,跟着他们回到了拿撒勒。耶稣因为所受的苦难,学习了顺服。我们很多时候,总是把顺服想做是一些痛苦或者不愉快的经历,但是耶稣三十岁之前,顺服祂父母。 你知道,这个是一种受苦吗?耶稣是不是完全的神?是不是完全的人?可是这个时候,祂要听两个凡人的,而且这两个人的教导有时候还不一定是正确的。

比如这个时候他们说:“你为什么在这待着?让我们跑了三天来找你,你让我们有多伤心,你知不知道?” 耶稣说了:“难道我不应该在这吗?” 耶稣是不是说的对?但祂必须跟父母回家,耶稣说好吧,你知道这种顺服是受苦吗?提到天父使命的时候,一定是有顺服在里面的,顺服指的是三十岁之前我们对父母要有这种态度,一定要有这种态度,不能藐视父母,就算他有时候错了,我们也得去顺服他。阿们!

因为耶稣知道,祂要先做地上的儿子,然后做天上的儿子,也知道将来有一天马利亚和约瑟也会因为祂一同进入天父的产业,但祂更明白首先祂是马利亚和约瑟的儿子,然后在三十岁的时候,耶稣预备好了,完全进入天父的使命中,那个时候祂可以放开手脚去做祂的事情了。圣经上并没有记载耶稣十二岁之后,这十八年的生活状况,但毫无疑问,祂的生活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

这里提到,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 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根据当时犹太人的传统,做为父母首先是教导孩子摩西五经,其次是传给孩子一门技艺,这是犹太人必做的三件事中的两件。第一,用摩西五经教导孩子;第二,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孩子。圣经提到,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证明当时约瑟的职业是木匠,他传给耶稣的就是这个东西。到今天为止,很多犹太人都是这种习俗,先教导孩子摩西五经,之后把自己一身本领全部传递给自己的儿子。第三,给他娶个媳妇, 就算完成了父母的职责了。

在十二岁到三十岁,这十八年中,约瑟已经把自己的技艺给了耶稣了,约瑟在这十八年间已经去世了,做为家里的长子,就要肩负起照顾整个家人的职责。

圣经记载耶稣担当了木匠这个角色,直到三十岁。弟兄姊妹,在这种平凡人的生活中,使耶稣能够实实在在的了解普通犹太百姓的生活光景,虽然耶稣是独特的,但是祂的童年和少年都跟我们没有什么区别,祂的成长也跟我们一样,祂的体格和智慧都是不断的增长,跟人相处的过程中,祂跟神的关系跟人的关系,不断的亲密起来。三十岁之前的耶稣跟我们一样,现在三十岁左右的少年们,你们有一个资格,跟耶稣一样了,唯一不同的是,耶稣三十岁以后就不一样了。

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耶稣的青少年生活跟我们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祂的人生算是一个平衡的完整的人生,所以耶稣的体格和智慧,以及在社交上都和谐的成长,这是我们应该明白的。今天很多人是缺少了一面,有的是只长身体,不长智慧,有的是智慧长了一点,身体不长了,所以心里的营养和身体的都得供应上,多数的家长是特别的照顾孩子身体的增长,可在孩子心灵,很多家长却是给孩子带来了扭曲甚至是创伤的结果,这样的后果,就是一旦孩子到了三十岁之后,整个心里的变化就会完全的暴露出来,跟父母的关系就直接显明出来,非常的糟糕。

这个结点是出现在中间这十八年中。圣经里面提到,神和人喜爱祂的心是一起增长,身、心、灵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基督徒不能只顾天国,把地上给忽略了,好多人信耶稣信到最后成了这样:“我才不管你们呢, 神是爱我的,神已经赦免了我,我得罪你又怎么滴?反正天父都接纳我了。” 他把人的这一面完全忽略了。有的人更糟糕,信了耶稣之后跟神没什么关系,信耶稣了,可是完全跟人相处,跟神没什么交通,也不祷告,不读经,也不喜欢聚会,只关注一方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应该是神和人喜爱的心一起增长的。哈利路亚!

要特别注重十二岁之前孩子的教育,不要强加我们的思想给孩子。一旦孩子到了十二岁就要尊重他,凡事跟他商量,鼓励他去做自己的事情,失败了也不要紧。虽然他们身体尚未成熟,但是他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成人的想法,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因为很多家人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很多盲点与误区,所以给孩子造成了很多创伤性的后果。

给大家读一个故事,这是讲一对父母溺爱孩子真实的故事,大家可以参考。有一个人记录了他的舍友,父母来看他的一个特殊的情况,完整的记录下来了。她说:“合租的时候,我的舍友大我四岁,床和书桌都可以用猪窝来形容,有一天她妈妈来看她,总共待了一个小时,从头到尾都没有坐下来,一直在给她收拾东西,而她则瘫在床上看着综艺节目说:‘行了,差不多了。’这个阿姨看着我的书桌和床说:‘屋里就属你收拾的最干净、最整洁了。’

没想到舍友说:‘那都是浪费时间的表面工作。’” 这个舍友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躺在床上娇滴滴的给爸妈打电话,其次就是买和吃,尽管她在寝室里面年纪最大,但事事都需要别人让着她, 完全自我为中心,忍受不了不被宠,生气了就骂, 高兴了就大笑,在凌晨别人还没睡醒的时候,她能笑醒; 聊天的时候,打断别人,否定别人是常事,基本上见一次面,就能让人反感,即便如此,她还非常积极的去参加各种相亲会,幻想嫁给富二代,她的人生准则就是如果有的话,四海之内皆是我妈。

周围这样的人是不是还挺多的?什么都得让着她,有人说:“这不就是没长大的孩子吗?” 是,很多人都指责这个孩子,但我想说的是,是谁把她弄成这个样子的?十二岁之前,可以帮助她做这些事情,但十二岁之后,这些事情必须是她独立来完成的,这是我们教导孩子的方面。今天那么多主内做为家长们一直问我:“我家的孩子怎么办呢?回到家什么也不干,就知道打游戏……” 有的从海外上完博士了,回到家躺床上就知道打游戏,什么都不愿意干,她问该怎么呢?

弟兄姊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长教导出了问题。

到今天为止,很多家长依然都没有放手,才造成了孩子到今天为止,都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也不知道什么是独立。这些人年龄已经长大,身量已经长的很高了,却没有智慧,在心里他们仍然是一个婴孩,行为上高度以自我为中心,即不懂得社会规则,也不懂得人情世故,缺乏独立性,缺乏责任感。我们要做有智慧的父母,很多家人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把最好的东西都想给他,把什么都安排好,其实那是一种缺乏尊重的给。

很多家人在给的时候,担心把孩子摔了,把所有的都做好了:看,我多么的爱你呀!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多数的家长,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生命全部的意义,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愿望,通通都加在孩子身上。

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在孩子十二岁之前报各种辅导班,美术、音乐、舞蹈…… 都孩子学,在孩子报志愿的时候,说:“你这辈子就当医生吧,这个职业最挣钱。” 为什么让孩子做这个事情呢?因为他想当医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就这么学,从来不问孩子到底愿不愿意。而且很多家人还说 “我们没有完成的愿望都拜托给你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己所不欲,你就不要施给别人了。教导这些,是想告诉你们:在你们还没有做这些事,或者正在做的家长们,要有分辨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很多孩子因为天天要学这些东西,没有了童年,他们一步一步都是按照父母安排的路在往前走,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找一个合适的另一半结婚,按部就班的成为一个平庸的普通人。

这些父母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一旦孩子有一点点叛逆的心理,家长们又哭又闹,说:“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毫不留情的把这个大帽子扣在孩子身上。这个孩子身体是一天天长大了,可是心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个孩子就认为我是世界的中心,我是父母的全部,就养成了这种过度自恋的心理。

我们再看看,马利亚和约瑟是怎么教导耶稣的。允许耶稣在圣殿里面溜达,是不是?换做今天各位父母,你会不会带十二岁的孩子去一个大型的敬拜中心,让他随便去溜达呢?别忘记,耶路撒冷可是上万人的聚会,你会不会让孩子自己跑?

有人说:“不会,打死都得看着孩子,他去哪我都得看着,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可以做,他就不能做。” 可在犹太地区,十二岁了,就有权利去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过度的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孩子,就会导致他的身体增长,但是心里却一直停留在十二岁之前。这种后果会怎么样呢?孩子无法独立,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什么事都要问你,什么事都想依赖你,成了啃老族。你们千万不要埋怨,这是你们自己造成的,要学圣经中的智慧,是要告诉我们,按照圣经上神给我们的方式教导孩子,这样我们是轻松的,孩子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阿们!

分享第二点:三十岁之后的耶稣,顺服天父的权柄,我们也要如此

来看一下,耶稣的人生,从三十岁之后整个发生了改变。路加福音 3 章 21-23 节,

21 众百姓都受了洗,耶稣也受了洗。正祷告的时候,天就开了,22 圣灵降临在他身上,形状仿佛鸽子,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24 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三十岁。依人看来,他是约瑟的儿子,约瑟是希里的儿子,

三十岁之后祂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健全的心智、思想和行为的人。一定要把我们的人生区分开,十二岁之前,可以教导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十二岁到三十岁之间,你可以跟他商量,让他有自己选择的意愿;三十岁之后,送你们两个字 “放手”

这样的话,我们对天父有交代,对孩子也有交代,要不然,你可能造出来一个机器人,或者是一个半成品,孩子一直都长不大。三十岁之后,在犹太地区,他做的事情是可以被众人所承认的,那是他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在三十岁的时候出去传道,人能够相信祂。

而圣灵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祂的里面充满祂,教导从那一天开始,他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三十岁之前,是按照他家人的方式,三十岁之后,耶稣有没有再去做过木匠?因为三十岁之后,他开始完成从天父而来的使命了。哈利路亚!

我们有句话叫做,三十而立,立了家室、立了事业,为什么是三十?神在造我们的时候就知道,人到三十岁才算是心智健全的人。可如果他的心里已经到了三十岁,父母还把他当作十二岁之前的,这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他身体是健全的,可心里还是十二岁,这是个麻烦事。 所以在一开始这么教导他的时候,等他到了三十岁,你放手,他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耶稣在三十岁之后,祂是可以实践天父旨意的时候了。

约翰福音 2 章 1-5 节,

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4 耶稣说:“母亲(原文是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5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 一个伟大的母亲,不是强逼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是尊重他的言语,** 就如马利亚知道自己的儿子是神的儿子,虽然在肉身上她是耶稣的母亲,但是马利亚非常的清楚,在属灵中她也是需要去仰望耶稣,被耶稣拯救的。这段经文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这是地上的次序,亲戚们的婚宴,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了,看来,祂的母亲马利亚跟这家人的关系还是比较近的,要不然不会操心这些事。

以前给大家讲过,犹太人结婚是在晚上大半夜的时候,吃宴席也是在大半夜的时候,正吃着,突然之间没有酒了,这时候去哪买呀?马利亚看到这个事情,心里非常着急,就找着了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 耶稣又不是卖酒的,马利亚此刻是不是在仰望耶稣?马利亚知道:“我这个儿子,不是普通人家的儿子,是我可以仰望的对象。” 这是马利亚的信。

可此时此刻,耶稣说的一句话让很多人不理解,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在原文中是 “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耶稣不尊敬他的母亲吗?怎么可以说:“妇人,你没有资格要求我去做什么事情,我做事是有定时的”?就这个意思,对吗?为什么耶稣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在外人看来,好像耶稣对他母亲不尊敬呀!

此时别忘记了,马利亚去找耶稣的时候,看他是救主,所以耶稣此时此刻不是站在肉身儿子的身份跟马利亚讲话,祂是站在神儿子的身份跟祂的母亲在讲话,这时的意思就是:“我知道这个事情,我做事是有时间的。”

此时此刻,耶稣是在彰显天父的荣耀,而不是彰显马利亚的意思,这是两个概念,大家明白了吗?在这给大家引申下,如果你的儿子已经超过三十岁了,这时候,你有什么事情需要跟他商量,如果你儿子说:“这个事情我不做。” 那就到此为止,千万不要说:“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是不是翅膀长硬了,我说话都不管用了?” 别这样,各位智慧的母亲们、父亲们,不要做这个事了,他如果不同意怎么办?

好吧,你看马利亚怎么说的?她对佣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她有没有问:“为什么你时候没到?你告诉我时候啥时候到?” 这是不是很多家长的特点?“你三十岁还说你时候没到,啥时候到?我告诉你, 我让你啥时候到就到。” 这就是耍无赖的母亲了。此时此刻,马利亚其实做的是正确的,我们要成为这样智慧的父母亲。

你家孩子三十岁了,要学会放手,他不愿意做这个事情,你千万不要逼着他去做,让他选择自己的人生。耶稣是站在神的角度去实行神迹,此刻祂以天父儿子的身份,彰显神的大能,这一切不是为了马利亚,而是为了门徒以及家人的需要。

看一下结论,在 约翰福音 2 章 11 节,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耶稣行神迹的目的是显出祂是神儿子这个荣耀来,同时,让祂的门徒们也相信祂,就是神所差来的那个弥撒亚。不是为了马利亚,不是马利亚一句话,耶稣不得不行神迹,不是的。 耶稣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天父的意思。很多家人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得好好上学,得好好工作,我以后还指望你光宗耀祖呢。” 这是为了荣耀自己,而耶稣的人生是为了荣耀祂的天父。三十岁之后,他不再是为你而活,是为了天父在活着,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让他也能意识到是为了天父在活着,他的人生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宏伟。阿们!

三十岁之后,你放手了,我们的天父就接手了。就像耶稣一样,三十岁了,马利亚放手了,不再干涉祂的时候,天父给祂的指引正式开始了,如果是马利亚一步一步指导,你觉得耶稣能上得了十字架吗?“我在后面拖着你,也不能上去,我替你死,你也不能上十字架。” 这是一个母亲能做的事吧?可是她完成的是我们天父的旨意,我希望各位家长们,要用这个思路,看你家的孩子,儿女是耶和华给你的产业,但不是你的私人物品!

再次强调一下,三十岁之后的孩子,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放手,放手,不是不管他了,意思是你不要干涉他选择的意志,但是你要为他祷告。

两个极端都不可行,第一是死拽着不放,什么都替他做选择;第二是反正我这么说你也不听, 我啥也不管了。正确的方式是他有自己的选择,要为他祷告,同时也要给他一些建议性的参考。选择权还在他自己的身上,要不然就会影响这个孩子的发展和他成熟的品格。耶稣在传道的过程中,祂的母亲和亲戚们有没有干涉过祂呢?别忘了,马利亚毕竟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总有一些人的想法,所以当你家的孩子做的事情,你不理解的时候怎么办?先不要否定,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你就相信了,要先祷告给天父!

马可福音 3 章 20-21 节,

20 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21 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如果用今天一些人说的:“好好的木匠你不做,去传道,这有什么出息?你传道也好,连饭都不吃了,这不是疯狂了吗?这不是迷了吗?” 所以亲戚们要把祂拉回 “正路”:好好干活吧,传什么道呢?从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正常的?可是耶稣在干什么?耶稣做的事情,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事情。这是给做为父母、做为教导的人提醒需要警惕的地方,有很多事情我们觉得不正确,你认为不正确,不代表一定就是错的。

时代不断在发展,你会发现很多新生事物出现,是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的,比如网吧出现,孩子们都去里面玩,很多家长认为那是误人子弟、浪费人生的地方。如果你家孩子是想去学那个,将来要在那方面发展, 是不是个好事情?那是一个新型的行业,对我们来讲,很多事情不了解,不代表它是错的,重要的是不能先否定了,要在神面前为他祷告,为他祝福让神来指引他的道路。

如果当时耶稣的亲戚们知道这个事情了,然后在天父面前祷告,我相信圣灵也会启示他们说:“祂做的是正确的,你们不要干涉祂。” 问题是,他们想要拉住耶稣,因为听别人说祂癫狂了。有没有发现,第三者传话害了多少人?很多时候信不过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听别人说什么,就开始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很多孩子的梦想就这样被扼杀掉了。可能在我们这个地方,家长特别喜欢那种听话的孩子,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

可是在西方地区、犹太地区,他们注重孩子的自我想法,因为十二岁之前,他们教导的是摩西五经,已经把神的话语告诉他们了;十二到三十岁之间,引导他们认识真理;三十岁的时候,这些真理已经扎根在他们心里了,这个时候,是孩子用他们之前所学到的东西的时候了,你可以理解为异想天开。

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好像不是什么好词,但是异想,不是瞎想,而是你按着神的方式去思想,也许真的跟世人不一样, 然后天就开了,这个事就能成了,如果我们都是按照上学考个好成绩,然后毕业找个好工作上班,那谁当老板呢?如果都这样做,这个社会怎么发展呢?不要把孩子的梦想给扼杀了,弟兄姊妹,我们要做一个智慧的父母,这是需要有智慧的

看一段经文,可以自己默想 。箴言 3 章 21-26 节,

21 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她离开你的眼目。22 这样,她必作你的生命,颈项的美饰。23 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脚。24 你躺下,必不惧怕;你躺卧,睡得香甜。25 忽然来的惊恐,不要害怕,恶人遭毁灭,也不要恐惧。26 因为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

** 真智慧从哪里来?从神的话语而来,谋略也从神而来,** 不可使这些离开你的眼目意思就是,去教导别人的同时,也要成为一个不断领受的人。这样,她必作你的生命,颈项的美饰。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脚。

所以一旦你的孩子三十岁之后,要让他学会去依靠神,独立生活。十二岁之后他有什么想法,可以鼓励他去做,失败了也不要紧 ,千万不要说这个不能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他永远就停留在十二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四十岁了,还是想做什么又不敢做,因为他父母从来都没有鼓励过他,如果中间缺了这个过程,这个孩子一直想做都不敢做,那么现在你可以去试一试了,把十二岁到三十岁之间那个差距的部分补起来,在基督里面可以去做了。先领受神的话语,然后再去做。

这里说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脚。我们的神是你的引导,你躺下,必不惧怕;你躺卧,睡得香甜,意思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就算你遇到了一些危险惧怕的事情,不要害怕,因为你的神与你同在。祂是你所依靠的,祂会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一段,是关于如何去教导我们的孩子,简单回顾一下:

十二岁之前,按照神的标准,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

十二岁到三十岁之间,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要鼓励他去做,引导他活出真理;

三十岁之后学习放手,多为他祷告,少去用自己的意志去压制他们,要鼓励他们活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你把他交在神的手里面:“说,主啊!我的孩子,交在你手里面。” 就像耶稣,三十岁之后祂是属于天父的,祂要完成的是天父给祂的使命。你们的孩子在十二岁到三十岁之间,鼓励他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吧,之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他多祷告。愿今天的话语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们一起来祷告

天父!感谢赞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养育儿女,需要给我们智慧,让我们透过耶稣的顺服权柄,也知道我们首先要学会去顺服天父的权柄,先领受的话语,再用的话语去教导我的孩子,感谢赞美

谢谢把如此详尽的生活方式,已经放在圣经中,让我们可以遵循,是我的天父,是我的看顾者,我不再惧怕之后的路程,因为有帮助我,会保守我的脚,会带领我,因为是我所依靠的,必会保守我不落入网罗,我愿意每一天让的话语成为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

新的一周的开始,我愿意领受的供应,活出得胜的样式来,奉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