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grace

任教师恩典分享

领受爱,分享爱

173-天國的比喻4撒種

173 - 天國的比喻 4 撒種#

173 - 天國的比喻 4 - 撒種

(JP 文字組 - 任偉整理)

160814天國的比喻4(撒種).mp3
160814天國的比喻4(撒種).mp3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1-8 節: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我們一起先來做禱告:

天父,我們特別感謝讚美你,謝謝你開始我們新的一周,你用你的話語親自來灌溉我們,更新我們,使我們靈裡再一次被點燃起來。讓我們用你的話語過新一周的生活。祝福今天每一個尋求你的弟兄姊妹,使我們今天在這裡都能夠有所得著,感謝讚美你!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今天我們來分享第四講:撒種的比喻

我們是倒著來講的,撒種的比喻應該是聖經中記載的第一講。我們是先從耶穌在房子裡的比喻開始講的,房子裡的比喻講完,再講外面的比喻,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聖經的奧秘就在這裡,無論從哪一個方面開始講,都能夠將耶穌講明白。

另外我們需要強調一下:解釋聖經一定要看上下文,不能拿來一節經文隨便解釋。

馬太福音的第十三章前面究竟講了什麼呢?在第十二章的時候,耶穌已經開始傳講天國的福音。當時猶太人並不接受耶穌基督,他們還說耶穌是靠鬼王別西卜趕鬼,他們否定了耶穌所做的事工。耶穌面對這樣的一群人,就用比喻的形式來傳講天國的福音。

撒種的比喻裡提到了 “種子”,“種子” 就是神的道,神的真理就是 “種子”。我們的身上擁有耶穌基督的真理,我們出去之後會給別人撒下 “種子”,我們首先是一粒 “好種子”,要不然我們就沒法給別人帶來什麼了。

“道” 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我們不能離開耶穌基督講真理。我們需要在 “道” 裡邊遇見神。撒種的人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今天對我們來講,撒種的人就是與耶穌同工的人,就是你,就是我,我們都是撒種的人,哈利路亞!

經文還提到不同的田地。這個田地指的是世界,不同的田地指的是在世界上聽到耶穌基督真理的人心理不同的反應。撒種的人是一樣的,撒的也是好種子,我們都在傳講的耶穌基督,耶穌基督絕對是好種子,能夠讓我們得著生命的好種子。但撒出去之後,不是所有的人聽見都會接受。因為田地的品質不一樣,不同的人的心接受神的道會帶來不同的果效。我們今天撒出種子去,人有不同反應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他是屬於哪一種人。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我們今天聽道的時候,也要思想我們是屬於哪一種田地。

今天我們分享四種不同的人聽道之後不同的心態和光景。

第一種:路旁的種子。

經文說 “有一個人出去撒種,有的種子落在路旁。”

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19 節做了解釋:

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這個人聽到了神的道,從這隻耳朵進去,從那隻耳朵就出去了。道並沒有進入他們的心裡,他們只是聽見了而已,聽見了卻不明白。耶穌希望我們聽見了,還希望我們能夠明白。這時 “惡者” 就來,把他心裡的 “道” 奪了去。“惡者” 指的就是撒旦、毀壞者。本來 “道” 是撒在他心裡的,但是卻沒有進去,所以撒旦來卻奪走了。

這種人聽見了神的道,但是卻不願相信。我們給別人傳福音的時候也遇見過這樣的人。他聽見了耶穌基督的福音,但是沒有相信,沒有接受。這種人是沒有得救的人。主耶穌首先提到的第一種人聽道的態度是 “他聽是聽見了,卻不明白,就好像沒有聽一樣。” 主耶穌在第十三章引用先知以賽亞的預言,這個預言應驗在他們的身上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如果我們明白過來,我就醫治你們。” (馬太福音 13:14 )

上次我們分享到了,耶穌不是不願意他們明白,不是不願意醫治他們,是他們自己不願意明白。我們今天把這好消息傳給別人的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歡喜接受。我們告訴他關於天國的好消息,但是他卻說:“我不要信耶穌,我信耶穌幹嘛呢?”。雖然我們告訴他的是 “好種子”,但是他不一定這樣認為是好種子,就像耶穌面對的這些猶太人,耶穌真的願意醫治他們,但是他們不相信。

對於不相信的人,神能做的事情只有等候,等候他們的心願意回轉過來,神就醫治他們。撒在路旁的指的就是這一類的人:他們聽見了,看見了,卻不明白。是不是主耶穌講的太複雜了呢?真的不複雜。只是讓你相信耶穌,又不讓你做別的,這不是很難的事情。

我們給我們的朋友、親戚、給我們身邊的人傳福音的時候,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他們明白了真理,如果他們不願意相信,就是撒在路旁的,對我們來講,不是他們不能聽懂,是他們不願意聽懂。

聖經中的法利賽人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他們不服耶穌基督的話語,這樣的人就是第一種土地,就算是種子再好,也不能生長出來。因為他在路旁,路旁的土地是什麼樣的狀態?非常的剛硬,很多人都踩來踩去,那麼路旁的地注定要死亡嗎?我們今天不要用錯誤的宣告!撒落在路旁的種子怎麼樣才能夠發芽呢?兩種方式,要不然把種子挪個地方,要不然把路變成好土地。怎麼改變?這不是我們幹的活兒,是耶穌基督的事情。耶穌基督可以把堅硬的土地改變過來。

聖經也記載後來有很多法利賽人接受耶穌了。雖然一開始他們有抵擋的,但是後來還是有接受的。保羅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保羅一開始抵擋的非常嚴重,其他的法利賽人都沒有他的逼迫基督徒的熱心大,但是後來他還是被耶穌基督改變了。

所以,我們今天不要做錯誤的宣告,不要學著一些人說:“哎呀!你不知道,我的老頭可剛硬了。” 如果你總是宣告他是路旁的土地,種子怎麼能進去呢!這個時候的改變要從你開始,阿們!

我們需要宣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把你這塊地好好的改變一下吧!”,再堅硬的土地,神也能夠把它變成一塊好土地。阿們!一定記得:沒有神難成的事,我們一定不要做錯誤的宣告,宣告他堅硬,他就一定會越來越堅硬,因為你不斷的去踩,地自然就堅硬了。

用什麼方式能改變堅硬的路旁的土地呢?澆水,並且不斷的澆水!在聖經中的水預表著神的道和聖靈。當你用水不斷的灌溉這個土地的時候,再堅硬的土地被水不斷的泡著,遲早也會變得柔軟的。所以我們要從我們的嘴巴開始改變,哈利路亞!我們希望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接受福音,就要從我們開始改變,所以千萬不要再說他們堅硬了。

耶穌面對法利賽人的時候,並沒有打擊他們,也沒有對他們說:“你們注定是要下地獄的人。” 但是最後有一群法利賽人還是改變了。對於那些不願意相信的人,耶穌對他們是怎樣評價的呢?

約翰福音第九章 39---41 節:

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 同他在那裡的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

請記得,這段是屬靈的話。

你不能說 “法利賽人都是瞎子。” 因為法利賽人不懂屬靈的事情,所以他們才問耶穌說:“你怎麼說我們是瞎子呢!我們能看見呀!” 耶穌說:“就因為你說你能看見,所以你還是個瞎子。” 因為神站在他們的面前,他們都沒有看見,他們也不相信神,所以他們是屬靈裡的瞎子。

如果我們承認我們在屬靈裡面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不知道方向,虛心的去尋求神的時候,神說:“你有機會了。” 哈利路亞!怕的是我們認為我們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你告訴他 “信耶穌吧!” 他說:“嗯,我知道耶穌。” 然後,你問他要不要相信,他卻說:“我不相信,我太了解耶穌了。” 對於這樣的人,目前還在路旁的人,怎麼辦?我們需要繼續為他禱告,哈利路亞!

提摩太前書第四章 1-2 節: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

在 “路旁土地” 的人接受了太多錯誤的信息。我們在很小的時候,我們的朋友親人,身邊所有人的言語都是那個樣子的,都告訴我們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努力就沒有好結果”;“不可能有神白白的給你的好東西”。我們接觸的都是這樣的思想。

突然有一天你到教會,別人告訴你說:“上帝愛你,祂如此的愛你,所以祂白白賜給你所需要的一切。” 你會說那人是騙子!太簡單了,因為我們過去的心被錯誤的道、邪靈的道、鬼魔的道已經烙了很久,就像那塊地一樣被很多人踩來踩去,已經非常堅硬了,這個時候,只有一種方式:真正的願意放下這一切,承認說:“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很少,我願意去聽一聽。”,你有一顆聆聽願意聆聽的心,神就能夠幫助你,神就能夠拯救你。這就是耶穌所說的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如果你願意聽的話,你就明白了。

我們的神太希望我們能夠明白了。如果人不相信真理,人就會相信歪理,不是真理就是歪理。今天這個世界上有欺騙的靈和鬼魔的道理,這些不是真理,但是很多人都已經相信這些東西了。提摩太書第四章,1 到 3 節以後,經文開始提到了鬼魔的道理:他們許多人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現在的世界上就有這種宗教,他們要求人們 “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人不能結婚”……,這些就是鬼魔的道理,因為魔鬼特別希望人們都不結婚,都不生孩子,那麼就不用魔鬼引誘人們滅亡了,人們自己就滅亡了。但是耶穌基督告訴我們:要生養眾多。

魔鬼的道理和神的道理總是對立的。如果你沒有接受真理,那麼你接受的就是歪理。我們有時也覺得很有道理,有人說 “你看人家把這個食物分析的多麼透徹啊!這個東西不能吃,因為對人體沒有什麼好處呀!” 請記得:這是宗教。我們的主耶穌是怎麼說的呢? “凡物都是潔淨的,憑著信心都可以吃。” 哈利路亞!是人把它分出來有潔淨的,有不潔淨的,有這樣的,還有那樣的。對我們來講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們不能夠因為食物讓我們改變,食物不能給我們帶來生命,食物跟我們的生命本身沒什麼關係。

這就是第一種土地:他接受錯誤的道理,離棄了真道,聽從邪靈和鬼魔的道理。神的真道並沒有進到他的心裡

第二種土地是 “撒在土淺石頭地”

這種土地的人到底指的是什麼呢?耶穌也給我們做了解釋。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20-21 節: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我們所講四種土地的人都是指已經聽到了真道,聽到過天國福音的人。第二種土地的人聽見真道,當下就歡喜領受了。很多人去參加佈道會,覺得所聽的道太好了,當時就說:“我要相信神。” 你真的相信他所說的話,到了下一個主日,你去邀請他和你一起去聚會,他就推脫說:“哎呀!今天我沒有時間啊!我今天可忙了!……”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當下是歡喜領受的,只因心裡沒有根,這個 “道” 沒有進到心裡面,只是在頭腦當中,他在分析現場的音樂、環境、還有視頻…… 這些讓他很有衝擊感,但是並沒有入心,仍然在他的頭腦當中,你就真以為他相信了,當你邀請他去教會,他就說:不能去呀,不能去呀……。這就是第二種人。

第一種人和第二種人哪一種人更讓我們無語呢?其實是第二種。

第二種人你完全沒有辦法去應對。第一種人堅定的說:“我不信,我不信…… 以後不要再煩我了。” 他的理性很強,一旦有一天他接受了耶穌,他信得比我們還 “正” 呢!怕的是第二種人,他只是口裡說 “我信,我信… 我心裡可信了”,但心裡卻是完全不信。

面對第二種人更讓我們覺得麻煩。他們是立刻就歡喜領受,他們對神的道當時就做出了回應,他根基是錯誤的,他表面有一層很淺的 “土”,淺土的下面卻是 “石頭” 地。第一種人是在路旁,但是他仍然是 “土”,只是比較堅硬而已。但第二種不一樣,他是 “石頭地”。這種地不只是有一些小石塊,原文表達的意思是這種土地上面一層 “土”,下面都是 “石頭”。這樣的土地更難被改變。

每次我們找他去聚會,他都能用委婉的方式拒絕,這樣的人只是表面上有土,“道” 只是存在他的表面,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馬上就會否認這個 “道”。他裡面沒有 “根”,只是暫時的相信,直到遇到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沒事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因為耶穌給他帶來一點點的利益上的衝突,或者對他不利,他馬上就說 “我不相信了。” 他表面的那層土也被刮走了,全部剩石頭了。

我們遇到過這樣的人,一開始說的可好了,當他為了 “道” 的緣故受了逼迫或遇到患難,他就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耶穌身上,他會說:“就是因為我信了耶穌,所以我的店裡才會不斷的出事兒”、“就是因為我信了耶穌,我的環境才一團糟”。他把一切的責任都推給耶穌,這種人有沒有接受耶穌呢?沒有。“日頭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意思就是他沒有生命,他也聽道,但是卻沒有接受,他得不到持續的供應,因為他本身就沒有與主連結,他是憑感覺而信的,石頭隱藏在淺土的下面,神的話語在他的生命當中不能真正的生長。

面對這種人,我們必須把他下面的 “石頭” 徹底的挖掉,這是一個艱難的工程。面對這樣的人,我們需要有恆久的忍耐。聽說這樣的人跌倒了,過去安慰他,一直持續的安慰他。直到有一天,“石頭” 徹底被刨出來了,他真正跟耶穌連接起來了,這個時候他才能夠真正的改變。

這個 “石頭” 指的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律法,其實我更願意把它解釋為 **“良心”**。自從亞當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以後,良心就出現了,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一切的事情,我們稱之為 “良心”。

“分別善惡樹” 就是讓你分別一些東西。我們成人都有分辨能力,一個正常人都有分辨能力,就連小孩子也不例外。拿出兩個蘋果給小孩子,一個是好的,一個是爛掉的,小孩子都會選擇那個好的,連小孩子有分辨力,這就是良心。他有分別好的壞的、善的惡的標準。他分別善惡的標準就是他自己。

“土淺石頭地” 的人用自己的良心分辨耶穌。如果他聽的道對他有益處,他就相信;如果他聽的道不符合他的口味,他就拒絕。這就是第二種人,其實這種人是沒有信耶穌的。如果你每次都講 “上帝愛你”,他會說:“嗯,我信!” 突然有一天逼迫來臨,他會說:“我不信了。” 所以當他的利益和主耶穌衝突的時候,他一定選擇自己的利益,原因是良心在那里分辨,而不是主耶穌的道作為分辨的力量,這就是良心,或者說自己的律法

他們憑著自己判斷信仰。他們認為信主好,但是信主只是一種精神寄托,我們今天知道耶穌基督絕對不是一個精神寄托。你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他說:“我絕對不會攔阻你信耶穌,你可不要信的太迷了。” 這樣的人也覺得信耶穌好,但是他認為別太當真就行,這只是一種精神寄托,你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這個上面。當他跟信仰衝突的時候,他會果斷放弃信仰的,這就是第二種人。

分享第三種 “撒在荊棘” 的人

我們看一下主耶穌是怎樣解釋的。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22 節:

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 (馬太福音 13:22)

第三種土地的人是已經接受耶穌的人,他只是不能夠結出果實來。

第三種人已經接受了福音,他有根,但卻接不出果子,原因是他聽到了混合的福音。簡單來講,他聽到的是律法和恩典掺雜的福音。

這種人心裡特別想得著天國的賞賜,想得到上帝的認可,得到上帝的喜悅,得到上帝的賞賜,但是他用的是自己的方法,結果越信越累,又不敢不信。他信的非常的掙扎,這樣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去行,他用的是世界的方法,不是依靠神的恩典而活,他們對神的道常常是懷疑的,是不確定的,因為混合帶來的結果就是混亂。這樣的人就沒有結出果實。

大家知道什麼是混亂嗎?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律法和恩典掺雜的道就是這種有 “荊棘” 在裡的道,它就究竟給人們帶來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第一,他特別希望上帝愛他,他也特別願意愛神,但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取悅神。結果每次他都發現自己的行為不是那麼好,所以他就把神的話語給否定了。他會說:“我都信成這個樣子了,估計上帝也不愛我了。” 這就是否定了神的話語。他對神的話語是不確定的,他裡面掺雜了自己的想法和律法,他們覺得抓住神的話語是那麼的遙遠,他們一方面相信神給的恩典是白白所賜的,很容易就得著了;另一方面在生活當中,又覺得得到上帝的祝福是那麼難。

這就是第三種土地,被撒在了荊棘當中,裡面有很多的東西是不該存在的一些東西。久而久之,這樣的人就會認為抓世界更合適一些。你想,一邊他來到教會,我們告訴他上帝給他的恩典是豐富的,他說:“我相信。” 可是一回到家,看到現實情況又說:“我不相信了,我什麼時候才能富足啊!”。最後他說:“我還是來點現實的,我抓世界好了,這樣我旁邊的朋友就不會笑話我了,我也不用說我在基督裡我有多少祝福,我還是來實際一點的吧。。。”

這樣的一群人就開始有了世上的思慮,開始有了錢財的迷惑。請記得:被錢財迷惑的人一般都是自己想被迷惑,然後錢財才有機會迷惑他。世上的思慮也是這樣,如果你不去思想這些事情,這些思慮不會把你抓住的。這就是混合的道所帶來的結果:在基督裡,他不能結出果實。

你會發現有一種人他已經信了耶穌,但是他絕對不會傳福音。我認識的一個人曾經對我說:“任教師,如果我不是遇到你,我這輩子都不會傳福音的,我寧可自己信。” 他說他信主已經信到苦不堪言了,怎麼能夠希望他的朋友和他上 “賊船” 呢!

信主信到這個地步實在是太可憐了!他覺得他信主之後,每天早上都要起來禱告,如果不禱告,這一天神就不會祝福;晚上也要禱告,如果晚上不認罪,上帝是不會放過他的,讓他睡不好覺;星期天必須去聚會,如果不去聚會,他這一周都完了。他被很多的規條捆住,被 “荊棘” 死死地抓住了,最後他沒有辦法,所以他不願意去傳福音。他不覺得信耶穌有多麼好,得到的祝福也只是死後能進天國,僅此而已,在世上的時候,還得靠自己抓。這就是第三種人,他裡面有 “荊棘”,導致他沒有辦法領受上帝的祝福。

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荊棘在聖經當中最先在什麼地方出現?第一次出現在創世紀第三章。當亞當犯罪之後,上帝給他們做了一個宣判: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必須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從那個時候開始,亞當不再依靠神白白所賜的恩典,從那個時候亞當就需要依靠自己去除去那些荊棘和蒺藜了。這是咒詛的開始!請記得:荊棘和蒺藜是受到咒詛之後所帶來的結果。換句話來講,亞當在沒有犯罪之前,世界上沒有荊棘,沒有咒詛。只是因為他們犯罪,整個地都受到咒詛才長出荊棘和蒺藜。這些東西生生不息,一直伴隨著我們直到今天為止。它的生命力,好像比糧食苗更旺盛。

這些荊棘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其實指的是我們一些固有的觀念,是我們裡面的自我。如果我們不把它拿掉,我們就沒有辦法完全相信上帝的恩典,荊棘不必去刻意栽種,它也會發出來,這是咒詛之後的結果,請記得這並不是神要給我們的結果神給我們的絕不是咒詛,神要給我們的是開始亞當所享受的白白所賜的恩典。

荊棘所帶來的第一個結果:世上的思慮。思慮可以理解為憂慮,就好像是與生俱來一樣,人人都有。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你都會感到憂慮。窮人可能想什麼時候才能有錢什麼時候才能富足?富人會想什麼時候能更有錢?窮人富人都有憂慮,都有擔心。** 憂慮是世上的人沒有辦法擺脫的事情。** 如果我們活在憂慮當中,我們就沒有辦法結果子,我們就沒有辦法看見神的祝福。

馬太福音第六章 27 節: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這是耶穌親自的勸導,我們知道一刻鐘就是十五分鐘。我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命增加十五分鐘呢?—— 就算我們使勁憂慮也不能使我們的壽命增加十五分鐘。我們明明知道不可以憂慮,憂慮不管用,可是我們還是擔心。

馬太福音 31—34 節: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這裡提到 “神的國” 和 “神的義”。“神的國” 就是神住在你心裡,現在耶穌基督已經住在你心裡,耶穌基督的義也已經穿在了你身上。當你信耶穌的那天,這兩件東西已經都給你了,所以你所需要的也給你啦!

昨天有個人問我說:“任教師,耶穌說不變成小孩子的樣子斷不能進天國,耶穌為什麼讓我們變成小孩子呢?” 我說:“小孩子有一個特徵是我們大人都做不到的,小孩子完全相信他的父母。” 一歲的小孩你給他一塊毒藥,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吃進去,因為他不會分辨,他完全相信他的父母;而孩子 20 歲了,你給他他不了解的東西,然後告訴他這個對他有好處,讓他吃下去,他會問你:“這個是什麼?” 他為什麼會反問?因為他有擔心。所以耶穌才說:“我們要變成小孩子的樣子,不要去思慮。”

今天我們最簡單的生活方式就是安息在耶穌裡面。在生活當中,我們要相信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神都給我們預備好了,我們只需要單單的相信就可以,像小孩子一樣相信祂。像小孩子一樣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小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他太相信他的父母了,他不會想家裡有沒有菜、有沒有米,他只需要向他的父親母親求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已經接受耶穌了,神希望你這樣來生活,單單的相信他,不要再思慮,我們的思慮不管用。憂慮和計劃不一樣,基督徒不要憂慮,但不能沒有計劃。不要憂慮不是說 “活一天算一天,不要為明天打算,也不用上班,反正神也會供應的。” 這是沒有計劃。憂慮的人會擔心說:“明天怎麼辦呢?明天老闆會派給我什麼活呢?”、“我幹不好老闆派給我的工作,老闆生氣怎麼辦呢?” 這是憂慮。神不希望我們憂慮的活著。

第三種人已經信了耶穌,為什麼還有世上的思慮呢!—— 因為他不相信天父的供應!不是說他不得救,他是已經得救的,但他不相信天父的供應。聖經上有一種人特別的特殊,這種人就是在曠野當中的以色列百姓,他們都是得救的人,但是他們特別喜歡憂慮,他們憂慮吃的、喝的、穿的。外邦人所憂慮的,他們都在憂慮。但是他們在曠野 40 年當中,沒有一個人餓死、沒有一個人渴死、沒有一個人沒有衣服穿羞死。神都供應給他們。他們之所以有世上的憂慮,是因為他們不相信上帝的供應。

我們不要做這樣的人,我願意弟兄姊妹從這周開始,我們要相信神是給我們有供應的,在缺乏地方,神會供應我們。我們不是活在 “荊棘” 中的那群人,我們不看環境,如果你看周圍都是 “荊棘”,看周圍都是負面的東西,就沒法活了,要看就看神的供應。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可以,你要相信:就算今天有難處,神也會給你開出路的。

還有一種是 “錢財的迷惑”,人會被錢財迷惑是因為他有一顆想要急速發財的心,** 有一顆貪財的心,神不希望我們有貪財的心。** 聖經沒有說過 “你們都不要想着有錢”,神希望我們是富足的,但是不希望我們是 “貪心的富足”。

提摩太前書第六章第 10 節: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有些人說:“基督徒不要去求財富,不要求有錢,有錢就墮落了,離棄了真道,你會用許多愁苦把自己給刺透了。” 這是明顯的篡改聖經。聖經說 “貪財是萬惡之根”,不是說 “有錢是萬惡之根”。

我以前打過這樣的比方:你禱告說:“主啊!你讓我一個月賺一萬塊錢我就知足了。” 神說:“好,那我就給你。” 你真的覺得你一個月擁有一萬的時候,你就知足了嗎?多數的人會說:“主啊!好像不夠了,一個月給我兩萬就夠了。” 然後他換了更大的房子,接著向神說:“主啊!兩萬也不夠用了,我家有這麼多的房間,還有好多東西買不了呢!” 這叫做貪財。

神不希望我們有貪的心,神希望我們是富足的,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當中,神不希望我們過得像 “拉撒路” 一樣,從頭到腳都是病,整天躺在財主門口希望要點吃的,這不是我們的生活。神不但希望我們心裡是富足的,不要有乞丐的心;神還希望我們物質也是富足的。神給我們的,我們都能夠享用

所羅門是非常有錢的人,但是最後所羅門卻說:“** 人最有福的事情就是他一天勞碌所得,他能吃進去,這就是他的福分。”** 有很多人很能賺錢,但他享受不了他賺回來錢,錢對他有什麼用呢!對我們來講,神今天給我們的、我們能夠享用就是福氣。神給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這是一種富足。這是用錢買不來的。有多少人都不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只能看一看,這不是富足。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很多人貪戀錢財,所以才會被錢財所抓住。國內有很多圈錢的機構,各樣的貸款平台都是告訴你掙錢很容易,你只要投 1 萬塊錢,一個月給你返回五千,一直返六個月。你如果你動心說:“這個買賣太合適了。” 這就是貪財的心了。你遇到這樣的一些投資,最智慧的處理方式是不投資,免得被套住,進入錢財的迷惑當中。

“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他沒有得著前,反而給自己帶來一大堆的煩惱。人們不相信他在基督裡是富足的。** 如果你的心是富足的,錢財對你來說就不會束縛你的。** 我們首先有一個富足的心,我們相信我們所需用的一切神都供應了,我們是富足的,就不會去 “貪” 了。

箴言書第 23 章 5 節: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

世人都相信錢財是有翅膀的,這會兒錢財躲在你的口袋裡,下一會兒就不知道飛到誰的口袋裡了。所以不要把我們的目光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要定睛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如果我們定睛在耶穌的身上,祂就能夠賜給我們一切的富足。這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三種土地。

第四種土地是好土地。

“好土地” 它有一個很好的解釋。

路加福音第八章 15 節:

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

種子是好的,地也是好的,就一定會有好收成。我們相信耶穌基督恩典的道絕對是好的,我們只要保證我們的心願意領受這就夠了。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他聽見了道,就明白了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 10 節: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

我不願意給大家講太多高深的東西,我希望我講了之後,大家能夠明白,並且能夠在生活當中會用,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道了。當我們明白這個真道以後,持守在心裡邊,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是非常重要的。這裡說的 “持守” 是有時間的。道不是只聽一天,以後去不去教會、聽不聽都無所謂了,不是這樣的。好土地是願意聽神的道,願意持續的聽,願意把道放在心裡,願意順從神的道去生活

他絕對不是一時的衝動、一時的火熱,他會忍耐著結實。什麼是忍耐?今天領受了道,不要希望明天就能看到結果,這需要人堅持到底,繼續的相信,忍耐著等候這個結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若相信 “因耶穌的鞭傷,你已經得了醫治”,你今天做了這樣的宣告,可是第二天你就開始抱怨說:“為什麼我的病還在呢?” 這個不是忍耐。

其實最好的方式是繼續禱告,繼續宣告,等候完全醫治的時間到來,這才是忍耐著結實。忍耐是指:遇到環境、遇到逆境的時候,我們才需要忍耐。忍耐是指我們在對抗我們體內不該存在的東西。比如說有聲音告訴你 “耶穌是假的,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神。” 你心裡想是有神的,接著有聲音又告訴你說 “你都禱告了這麼久,為什麼神還不醫治你?” 結果你開始覺得也對啊!到底有沒有神呢?你就開始懷疑了。

面對這樣兩種聲音,你應該選擇哪一個呢?你要選擇忍耐著等候神的結果到來。只要我們願意持續的相信,好土地是必定會結出好果子來的。經文告訴我們會結出 100 倍、60 倍、30 倍的果實。

怎麼樣忍耐呢?很多教會教導說:“你要有忍耐的心,忍一忍就過去了。” 說實話,如果別人給我說這樣的話,我會回答說:“把這事放在你身上,你會不會忍耐?” 今天看到新聞說王寶強離婚了,很多人就大肆的批判說:“王寶寶怎麼沒有忍耐的心呢!為什麼不能平靜的去對待你的婚姻呢!” 有一個網友回復說:“如果這件事放在你身上,你還能平靜嗎?” 很多時候,我們用人的方式對待問題,其實是 “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們所說的 “忍耐” 不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而是靠著耶穌基督的忍耐。耶穌基督的忍耐,這個忍耐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就好像今天我們種下種子,我們會忍耐著等候收成來到的那一天。秋天的時候,我們播下麥子,經過了寒冷的冬天(要忍耐這個日子),又經過了炎熱的夏天(要忍耐這個日子),我們迎來了一個豐收。

當我們經過寒冷冬天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麥子明年會有一個大的豐收,這就是人們為什麼會說 “瑞雪兆豐年”,這就是 “忍耐”!當麥子要成熟了,天氣特別的熱,一滴雨都不下溫度特別的高,這是農民最高興的時候,農民會期盼不要下雨,因為這個時候的太陽是至關重要的。天氣雖然熱,但是農民的心裡卻是喜樂的盼望,這就是忍耐。

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 58 節: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今天,我們為了一個靈魂忍耐他,希望他能結出果實,我們知道為主所作的工不是徒勞的,有一天,神要給我們巨大的賞賜。當我們確定已經把好種子撒到了好土地的時候,我們仍然需要忍耐,更何況前面那三種土地,豈不是需要更大的忍耐?我們在主裡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徒然的。就算現在沒有結果,神仍然給你賞賜。所以你就積極的喜樂的期待好事的發生吧!這就是我們基督徒的盼望,基督徒的忍耐就是盼望美好結局的到來你要相信神,進入到美好的期待當中。

有人總是說:“任教師,我也在期待,可是沒有任何動靜,我的經濟狀況沒有發生改變;我的債務依然還在;我的婚姻仍然沒有發生改變啊!” 請聽好了,聖經告訴我們:** 我們行事為人憑的是信心,不是憑著眼見。** 如果你看見,你就不需要信心了,正是因為你什麼都看不到,你還是相信神已經在做工,你就期待他的好事發生。就像種麥子一樣,你不能種下去一個星期,你就說:“為什麼還不長出來?” 這需要過程,雖然你沒有看見麥苗,但是你相信它一定會長出來,這就是基督徒的忍耐。

當我們給別人傳福音的時候,我們需要有這樣一顆忍耐的心。千萬別期待他今天聽你講耶穌,明天就興高采烈的跟著你去教會,說:“這一輩子我都不離開耶穌了!我要去泰國做工!我要去全世界宣教!” 沒有這樣的人!耶穌都沒有遇到這樣的門徒,耶穌培訓他們三年多,最後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候,他們還是跑了。你怎麼能希望你的能力比耶穌更大呢!請記得,在傳福音的事情上,我們需要有忍耐的心。就算你看不到結果,你仍然要用積極的態度、滿懷盼望的去忍耐等候

農夫如何等候?他們是積極的期待著豐收的到來,那麼農夫是如何去呵護種子的呢?—— 三件事:澆水、除草、鬆土。前面提到那三樣土地,都是需要我們做一番休整的。乾的土地需要我們澆水;荊棘裡的土地需要我們除草,他的思慮太多,我們需要把耶穌基督的恩典多多的加給他,讓他明白在基督裡的身份,讓他明白天父的供應,雜草除去了,莊稼自然就健康地生長了;在石頭地的就需要來鬆土,把石頭拿走就好辦了。

我們要常常默想神的話語,默想神的應許,拒絕接受負面的、消極的、定罪的話語。每天早上起來,我們要積極地期待好事會發生在我們身上,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去面對的事情,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耶穌,這個都需要面對。消極的心態告訴你 “你不可能成功”,“你還有債務,你不可能還清了。” 你想要把這些雜草除去,就需要藉著宣告:“神啊!我相信你是信實的神,我依靠你,我知道你給我預備了最好的結果。” 這就是你在保護著你的種子,讓這個種子健康的成長吧!

以賽亞書第 40 章 30-31 節:

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每一次當魔鬼像攻擊夏娃那樣攻擊你的時候,他讓你懷疑神,讓你不相信神的應許,而這邊我告訴你 “你要相信神的應許,相信神是公義的神。” 在這兩者之間,你要選擇相信神的應許,持續的相信神的應許,不管環境怎麼樣,你仍然要持續的相信,期待這個好事的發生,因為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這就是神所給我們的應許,你在神的應許裡奔跑是不困倦的,也不疲乏。等時候到來,神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把最好的福分賜給你。100 倍、60 倍、最少也有 30 倍的收成,這是我們所有基督徒的期望。

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我們特別感謝讚美你,謝謝你今天把這樣的話語賜給我們,你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道就是好種子,我們也是撒種的人。耶穌,你先把道撒在我們心裡,讓我們也成為撒種的人,讓我們在生活當中都成為好土地,我們不是努力成為好土地,是我們願意單單來相信你,你會改變我們這塊土地,你會把最好的種子放在我們裡面,讓這個種子開始生根發芽,結果也是自然的事情。

你要我們做的就是單單相信你的供應、相信聖靈的供應、相信你每一天對我們正確的帶領,時候到了,我們必然會結出豐盛的果子,有 30 倍、60 倍、100 倍,就算我們現在沒有看到結果,我們仍然相信你的應許是信實的,我們仍然相信這個美好的結果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哈利路亞!感謝讚美你!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